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墙壁内、天花板上,纵横交错的电线电缆如同建筑的“血管与神经”,默默输送着电力。然而,其中若混入了“劣质血液”或出现了“血管硬化”,便极易引发一场致命的火灾。老化和劣化的电缆,正是这样一个潜伏在我们身边、极易被忽视的“隐形杀手”。
一、危害:为何它们被称为“隐形杀手”?
老化和劣质电缆的危害巨大,其可怕之处在于隐蔽性和突发性。
-
绝缘层击穿,引发短路: 电缆的绝缘层是防止正负极直接接触的关键。劣质电缆的绝缘材料纯度低、厚度不足、抗老化性能差。长期使用后,绝缘层会变脆、开裂、脱落。老化电缆的绝缘性能也会逐年衰退。一旦绝缘失效,两根导线直接接触造成短路,瞬间产生巨大电流和高温电弧,足以引燃周围可燃物。
-
导体电阻过大,导致异常过热: 国家标准对导体的电阻和截面积有严格规定。而劣质电缆为了降低成本, often 采用劣质回收铜(发黑、含杂质多)或刻意缩小导体截面积(俗称“缺斤短两”)。根据焦耳定律(Q=I²Rt),电流通过电阻过大的导体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导致电缆本身温度异常升高,远超安全范围,长期过热会加速绝缘老化,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引燃绝缘层本身。
-
成为隐蔽火源,扑救困难: 电缆通常敷设在吊顶、管井、墙体内部或地毯下方。一旦这些地方的电缆起火,火势初期难以被发现,等浓烟冒出或明火窜出时,往往已酿成大祸。而且,电线火灾蔓延速度快,会沿着线缆路径迅速扩散,扑救时若未切断电源,还极易引发触电危险。
二、成因:电缆是如何老化和变“劣质”的?
1.自然老化: 任何电缆都有使用寿命,通常在10-20年左右。长期受环境温度、湿度、化学腐蚀、电磁干扰以及日常通电发热的影响,其绝缘材料和导体性能会不可逆地逐渐衰退。
2.劣质生产:
-
材料低劣: 使用二次回收塑料作绝缘,杂质多、耐温耐压性极差。使用含杂质的再生铜,导电能力不达标。
-
工艺粗糙: 绝缘层和护套层厚度不均匀,甚至存在肉眼难以察觉的气孔、疙瘩。
-
偷工减料: 这是最普遍的问题,实际导体截面积远小于标称值(如标称2.5mm²,实际可能只有2.0mm²)。
3.非规范使用: 超负荷运行(在一个回路上接入过多大功率电器)、频繁浪涌冲击(如雷击、大型设备启停)都会加速电缆老化。
三、识别:如何揪出身边的“定时炸弹”?
虽然大部分电缆隐藏在暗处,但我们仍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进行初步判断。
1. 购买时识别劣质新品:
-
看标签和认证: 检查线缆上有无清晰的CCC强制认证标志、规格型号、厂名厂址等。无CCC标志的产品绝不能购买。
-
看导体材质: 优质紫铜芯呈明亮的紫红色,质地柔软、有光泽。劣质铜芯颜色发暗、偏白或发黑(含铝或杂质),韧性差,反复弯折易断裂。
-
试绝缘韧性: 用手捏一捏绝缘皮,优质料手感柔软、弹性好,反复弯曲不易变形White。劣质料手感发硬或过软,一捏就凹陷,甚至能轻易撕开。
-
量导体直径: 有条件可用游标卡尺测量一根铜丝的直径,计算总截面积是否达标(例如,BV 2.5mm²的铜丝直径约为1.78mm)。这是最直接的检验方法。
2. 使用时排查老化线路:
-
定期检查: 定期(特别是老旧房屋)观察暴露在外的电线,如插排线、灯具引线等。
-
触感: 在断电情况下,用手触摸电线表面,如果感觉异常发烫,说明可能过载或接触不良。
-
观色: 检查绝缘层是否变色、失去弹性、发脆、开裂?是否有被烧焦、变软的迹象?
-
闻味: 如果闻到塑料烧焦的异味,但又找不到明火源,极有可能是电线过热发出的警告,必须立即断电排查。
-
电路频繁跳闸或无故断电。
-
灯光无故闪烁或变暗,尤其在启动大功率电器时。
-
插头、插座过热或发黑。
安全警告: 如果您怀疑家中线路存在严重老化或劣化问题,切勿自行操作! 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联系专业持证电工进行全面检查和更换。电气安全无小事,一次谨慎的排查,可能就是避免一场灾难的关键。
青岛华强电缆是一家专注生产研发20年的电线电缆厂家,公司生产的华宇牌电线电缆各项性能均达到国际电工委员会和国家标准的要求,服务过上千家企业,上万个客户,主导产品有:铝合金电缆、交联电力电缆、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控制电缆、计算机电缆、矿物绝缘电缆、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等多种型号电缆,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加工定做需要的特种电缆。